隐公元年

【原文】
 
春王正月①。三月,公及邾仪父②盟③于蔑④。夏五月,郑伯⑤克段⑥于鄢⑦。秋七月,天王⑧使宰咺来归惠公、仲子之赗⑨。九月,及宋人盟于宿⑩。冬十有二月,祭伯⑪来。公子益师⑫卒。
 
【注释】
 
①王正月:周王朝历法的正月。王,周天子。
②邾仪父:邾国国君。
③盟:会盟,订约。此处用作动词。
④蔑(miè):鲁国地名,即姑蔑,在今山东境内。
⑤郑伯:即郑武公,郑国国君,名掘突,武公是死后的谥号。
⑥段:即共叔段,武公次子,名段。
⑦鄢(yān):地名,在今河南境内。
⑧天王:这里是指周平王。
⑨赗(fèng):古时送给丧家用于丧事的财物。
⑩宿:国名,在今山东境内。
⑪祭伯:人名,周王朝卿士。
⑫公子益师:字众父,鲁孝公之子。
 
【译读】
 
隐公元年春季,周历正月。《春秋》没有记载隐公即位一事,因为他只是摄政。三月,隐公与邾仪父在蔑地结盟。邾仪父就是邾子克。因为邾子尚未正式受周王室册封,所以《春秋》未记载他的爵位。称其为“仪父”,表示尊重。隐公因为摄政而想和邾国结好,因此两国在蔑地举行了盟会。
 
夏季五月,郑武公在鄢地击败了共叔段。当初,郑武公从申国娶一妻子,名叫武姜。武姜生了庄公和共叔段。生庄公时出现了难产,姜氏受到惊吓,就给庄公取名叫“寤生”,并因此而讨厌他。姜氏宠爱共叔段,想立他为太子。多次请求武公,武公没答应。
 
庄公即位后,姜氏请求把京城封给共叔段。庄公同意了,就让共叔段住在那里,称之为京城太叔。不久,太叔命令西部和北部边境二邑同时也听命于自己。
 
公子吕对庄公说:“一国不容二君,国君打算怎么办?如果想把君位让给太叔,就让我前去侍奉他。如果不想给他,就请您把他除掉。以免百姓生有二心。”
 
庄公说:“不必如此,他将咎由自取。”
 
太叔后来又整治城池聚集百姓和军队,储备粮草,制造铠甲和兵器,准备步兵和战车,打算偷袭郑国都城。姜氏将作为内应为共叔段打开城门。
 
庄公听说太叔起兵的日期后说:“可以动手了。”
 
于是庄公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攻打京城。京城的人都背叛了太叔。太叔只好逃到鄢地,庄公又领兵攻打鄢地。五月二十三日,太叔又逃到共国。
 
于是庄公就把姜氏安置在城颖,而且当面发誓说:“如果不到黄泉,决不与你相见。”可是不久以后又后悔自己所说的话。
 
《春秋》中对此事记载为:“郑伯克段于鄢。”太叔不讲孝悌,所以不称他为庄公之弟;兄弟相争,如同两国国君交战一样势不两立,所以称“克”;称庄公为“郑伯”,讥讽他对弟弟有失教诲;这表明庄公早有了杀弟之心。所以不写太叔“出奔”,是表示责难庄公。
 
秋季,七月,周平王派遣宰咺来赠送鲁惠公和仲子的吊丧礼品。九月,鲁国在宿地和宋国结盟,于是两国开始交好。十二月,祭伯来到鲁国。公子益师去世,但是由于隐公没有前去参加小敛,因此这里没有记载众父去世的具体日期。
 
恭敬地送别落日,辨别测定太阳西落的时刻。昼夜长短相等,北方玄武七宿中的虚星黄昏时出现在天的正南方,依据这些确定仲秋时节。
 
尧还命令和叔住在北方的幽都,观察太阳向北运行的情况。根据白天时间最短,黄昏时昴星出现在南方,来确定仲冬时节。
 
尧帝说:“唉!你们羲氏与和氏,一周年有三百六十六天,用增加闰月的办法来确定春夏秋冬四时,这就成为一年。以此规定各种事情就都会兴盛起来。”
元芳,你怎么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