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秋

《春秋》是我国古代史类文学作品。又称《春秋经》《麟经》或《麟史》等。《春秋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,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,被后人称为“春秋笔法”、“微言大义”。它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“六经”之一,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。
隐公三年
【原文】
 
春王二月,己巳,日有食之。三月庚戌,天王崩①。夏四月辛卯,君氏②卒。秋,武氏子③来求赙④。八月庚辰,宋公⑤和卒。冬十有二月,齐侯,郑伯盟于石门⑥。癸未,葬宋穆公。
 
【注释】
 
①崩:指帝王死亡。
②君氏:在这里是指隐公的生母。
③武氏子:即武氏之子。武氏,周王室大夫。
④赙:指拿财物帮助人办丧事。
⑤宋公:即宋穆公,宋国国君,名和,继其兄为国君。
⑥石门:齐国地名,在今山东境内。
 
【译读】
 
隐公三年春天二月,己巳,有日食出现。三月二十四日,周平王逝世。讣告上写的是庚戌日,所以《春秋》也记载死日为庚戌,即十二日。
 
四月,隐公的生母也君氏去世了。因为她去世时没有向诸侯发讣告,安葬之后既没有返回祖庙哭祭,也没有把神位安放在婆婆的神位旁边,所以《春秋》称“卒”不称“薨”。又因为不称她为“夫人”,所以没有记载安葬的情况,也没有记载她的姓。但因为她是隐公的生母,所以称之为“君氏”。
 
秋天,武氏的儿子来鲁国求取办丧事的财物,这是由于周平王还没有举行葬礼。八月,宋穆公去世。在他病重时,曾召见大司马孔父,把殇公托付给他,并说:“先君舍弃儿子与夷立我为君,此恩此德我不敢忘。如果我能托大夫的洪福,得以善终,先君假如问起与夷,我怎么回答他呢?请您一定要侍奉与夷主持国政。这样,我也就死而无憾了。”
 
孔父回答说:“群臣都愿意侍奉国君的儿子冯啊。”
 
穆公说:“不能这么做。先君认为我贤能,才让我主持国政。如果我背离先君之德而不让位,就废弃了先君的贤德之举,怎么说是贤能呢?发扬先君的美德,能不尽力而为吗?希望您不要废弃先君的功业!”
 
于是,穆公让公子冯前往郑国居住。八月庚辰这一天,宋穆公去世。殇公即位。君子对此评论说:宋宣公可以说是知人善任了。立了兄弟穆公为君,但他的儿子最终仍旧取得君位。大概因为他的遗命符合道义吧。
 
冬季十二月,齐国和郑国在石门会盟,这是为了重温在庐地结盟的友好关系。癸未,宋穆公去世。
上一篇:隐公元年
下一篇:隐公四年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参考资料:《春秋》 作者:孔子 编:方士华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型世言
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