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秋

《春秋》是我国古代史类文学作品。又称《春秋经》《麟经》或《麟史》等。《春秋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,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,被后人称为“春秋笔法”、“微言大义”。它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“六经”之一,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。
隐公十年
【原文】
 
春王二月,公会齐侯、郑伯于中丘①。夏,翬帅师会齐人、郑人伐宋。六月壬戌,公败宋师于菅②。辛未,取郜③。辛巳,取防④。秋,宋人、卫人入郑。宋人、蔡人、卫人伐戴⑤。郑伯伐取之。冬十月壬午,齐人、郑人入郕。
 
【注释】
 
①中丘:鲁地名,故城在今山东临沂的境内。
②菅(jiān):宋国地名,在今山东单县北。
③郜(gào):诸侯国名,在今山东省成武县东南,后来被宋国灭掉。
④防:宋国境内的一个地名。
⑤戴:姬姓国,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一带。
 
【译读】
 
隐公十年二月,鲁隐公在中丘会见齐僖公、郑庄公。后来,三方结盟,并且开始商量讨伐宋国的计策。夏季,羽父事先与齐僖公、郑庄公的军队会合,然后进攻了宋国。
 
六月七日,隐公在菅地打败了宋国军队。十五日,郑国军队进入了宋国的郜地。十六日,郑国将郜地归还给了鲁国。二十五日,郑国军队又进入宋国防地。二十六日,郑国又将防地归还给了鲁国。
 
其实郑庄公在土地归属权这个问题上做得非常公正无私。他凭借天子的命令讨伐那些不来朝见的诸侯,然而他自己并不贪求那些诸侯的土地,而是将这些地方用来犒赏王室封爵的国君,可以说是准确掌握了治国理政的本体了。
 
秋季,七月五日,郑国军队回到国都远郊。这时宋国、卫国联军侵入了郑国。于是,宋国、蔡国、和卫国一同进攻戴地。八月八日,郑庄公包围了戴地。最后,郑庄公攻下了戴地,并俘虏了宋国、蔡国、和卫国的所有军队。
 
当时,由于宋、卫两国的军队入侵郑国后,才通知蔡国军队攻打戴地。所以蔡国人非常生气,便没有积极配合宋、卫的军队讨伐郑国,所以才导致了这三国军队惨败。冬季,齐军、郑军攻入郕国,为的是讨伐郕国之前违背了天子的命令。
上一篇:隐公六年
下一篇:隐公十一年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参考资料:《春秋》 作者:孔子 编:方士华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型世言
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